閱讀歷史 |

【第510章 視察】

加入書籤

劉宇梁是來自國家宇航中心的實幹型人才,在國航局的重要崗位上任職十多年,不但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而且技術功底也很紮實。任鴻成立與國航局聯合成立“中國矩陣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時候就把這人給“挖來”,由其執掌矩陣科技的子公司“中國矩陣”,同時還擔任公司空間技術部門總監一職。

要能力有能力,要資歷有資歷,並且渾身充滿了幹勁。這樣的人才正是任鴻心目中理想的掌門人,加上“中國矩陣”由矩陣科技與國航局聯合成立的一家公司,也正是因為如此,國航局方面才對任鴻挖走這麼一個優秀人才當作沒看到。

時隔至今,今天位於南旺區的矩陣科技公司總部已經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實際上,矩陣科技總部每過一個月都會煥然一新,除卻最開始只有五棟叢集大廈孤零零的坐落在一片荒涼的南橋鎮的大地上。

今天以圍繞五棟叢集大廈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建築越來越多,新興的建築物或是實驗室、或是研中心,以每兩個月就會產生一棟建築的平均規模在遞增,總部的變化也是映襯著這家公司的變化。

如今,這片叢集建築園區被全世界譽為“中國的矽谷”,更是被英國評選成為現代第八大奇蹟,之所以被評為第八大奇蹟,是因為無數影響全世界的科學技術和新興科技從這裡誕生,更是重要的是,這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總部,只是一家公司,這裡的創造力卻比矽谷有過之而無不及,體量或許比不上矽谷,但影響力卻是矽谷所不及的,這就是奇蹟。

毫無疑問,這裡是國內乃至國外無數年輕求職者和科技工程師心目中最嚮往的聖地,這是無關國籍的。只要能夠拿到矩陣科技員工的身份卡,不僅僅意味著難以想象的財富,更是科技工程師們實現夢想的搖籃之地,在矩陣科技絕對不會有申請不到研究經費的情況,地球人都知道這家公司最不缺的就是錢。

無數人擠破頭了也想要成為矩陣科技的員工,然而錄取比例即便是國家公務員的錄取比都要望城莫及,能夠獲得來自矩陣科技人事部的錄取通知,簡直比拿到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都要難,如今能夠獲得矩陣科技青睞的無不是真正的精英。

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勉強能夠與矩陣科技媲美,那就是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有一個被世人津津樂道的人才培育計劃,即“x實驗室”,不但名字相同,而且目的也是具有驚人相似性公司的企業文化有經典的“2o%時間”,讓內部的員工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矩陣科技同樣全方位開放“x”大廈下層歡迎內部所有的員工在這裡專研與工作完全不搭邊只需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說不定哪個員工自己在鼓搗的一個興趣愛好就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產物。

兩個x實驗室都被世界譽為最優秀的科技孵化所。。

矩陣科技x1ous與傘形公司有著驚人的相似性,他們都經歷過公司的重組事項,而且雙方還有另一個特點,任鴻相對於拉里.佩奇和高月相對於謝爾蓋.布林,一個負責技術和產品,一個負責公司的運營等。

為此,有一段時間,中國的網友與美國的網友在網際網路上針對兩家世界頂尖科技公司的這方面話題爭論的不可開交,口水仗打的不亦樂乎。

會議結束半個小時後,劉宇梁坐上任鴻的座駕兩人一起前往園區北部的空間射基地,又行駛了半個小時的路程才抵達目的地,空間基地距離核心園區2o公里開外的偏僻區域,設立這麼遠是為了避免未來進行射任務時產生的噪音搏擊核心園區,即便這麼遠距離依舊無法完全減噪,但也在接受範圍了。

任鴻的黑色專屬座駕來到北面的公司基地,駛入內部。

子公司空間基地的入口處,一座由大理石料鑄造而成的標牌最為醒目,上面醒目地燒錄著一行橫向正楷文字“中國矩陣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msx)”,漢字下方附屬了公司的英文全名稱“se—matrix—x”

“任總,我心中一直有個無關痛癢的問題非常好奇。”汽車剛剛駛入基地中心,車內的劉宇梁便開口問道。

“什麼問題?”任鴻說道。

劉宇梁想了片刻,便問道“當年你選擇矩陣科技的總部坐落在南橋鎮,是不是在那個時候就已經規劃好了太空計劃?”

任鴻聽到這樣的問題,並沒有正面回答他,笑道“到底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如果我能早點知道紫源晶這種高儲能的晶體礦石,我還真不想把公司總部設立在一座島嶼上,你知道的,單單是為了抵抗頻繁的颱風就要投入不少。”

顯然,南橋鎮靠近地球赤道,對於火箭射和太空活動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能夠有效的利用火箭燃料和更多的空間,減少射成本等等。

但是有了“紫源晶”這種晶體礦石,這方面的顧慮幾乎可以忽略了。

任鴻這番話等於是間接承認了,劉宇梁心中仍舊不得不感慨,亦是非常震撼,矩陣科技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那個時候任鴻就已經開始佈局規劃,那個時候的矩陣科技在外人看來不過僅僅是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僅此而已,換做另一個掌舵者恐怕連想都不敢想吧。

這種魄力與自信,的確是常人所不及的。

隨著汽車停下,任鴻笑道“走吧,看看這幾年近2ooo個億(人民幣)燒出了什麼來?”

任鴻開啟車門自行下車,並順手戴上一副上平式的墨鏡用以阻擋刺眼的午時陽光,站在車旁環視了一週,目光落在了空間基地中一棟醒目的半“u”形建築身上。

劉宇梁剛剛來到他身邊,任鴻便道“先去去射塔看看!”

“目前射塔的工程進度怎麼樣了?”任鴻邊走邊問道。

“一週前就已經完成封頂工作,我們的工程師和相關技術人員正在反覆效驗資料,確認安全後即刻進行射任務,按照計劃,十天後會有一次射試驗。”劉宇梁很快的回應道。

兩人邊走邊聊,一旁的丁洋尾隨在後,幾乎形影不離。

不一會兒,任鴻來到了射塔的控制中心,一座佔地12oo平方米的三層建築。此刻,任鴻與劉宇梁在內的六七個人位於樓頂,其中一位主導射塔設計與建造的負責人站在任鴻身邊面向射塔舞弄著肢體語言不停的介紹,而任鴻大多數都是點頭和提問。

前方,射塔以異常雄偉的姿態屹立在總部北側,這個人造建築高達23o米,是矩陣科技總部園區中僅次於五棟叢集大廈,排名第六高的大型建築。

這座射塔與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射基地中的射塔有著天差地別,它呈現出來的是一個“u”字形狀從中間平分割的一半,其曲線部位有著一列醒目的彈射軌道。並且這條軌道延長至地面上的一條跑道上。

這樣的射塔根本就不是火箭射基地,尤其是曲面上的彈射軌道更像是用於飛機起飛的。

“建築體能夠承受多大強度的颱風?”任鴻在對方停下介紹後,又問道。

“射塔的抗颱風強度比x1ous高叢集建築只強不弱,所有的基礎設施都是採用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材料打造而成,理論上完全可以承受風高達9o米/秒的級強風,相當於能夠承受17至18級強颱風的衝擊。空間基地位於南海,這是颱風頻繁地帶,不過這樣的強颱風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幾十上百年都難得一見,至多隻會面臨9至13級左右的颱風。”

任鴻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畢竟單單是這座射塔的建造就耗資27o億人民幣的天價費用,可以說是一棟集科技精華於一身的建築物,用錢疊起來的。畢竟這是射塔,未來打造“天宮環軌星港”時,射任務會異常的頻繁,所有往太空運輸的物資都要進過這個射塔,尤其是這種尖端科技,能力範圍內再怎麼要求苛刻都不會錯。

任鴻是個大金主,對於錢不會吝嗇,相反他更加註重工程質量。

那位技術負責人說道“我們的第一架空天運輸機“弧鷹一號”已經於三天前完成製造並安置在倉庫存放,可投入使用,根據計劃章程,我們將在十天後藉助射塔進行次空天飛行試驗。”

任鴻默默地點頭,在射塔控制中心停留了一段時間便離去。

(未完待續)

ps:求保底月票,國慶期間月票雙倍,只有幾天時間啦~~~未完待續。

喜歡科技巨頭請大家收藏科技巨頭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