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二百四十六章 美夢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太陽初升,一縷陽光照耀在晉陽城上,本就破舊的城池,今日卻多出了一絲肅殺之氣。

而在這其中,傳來一陣急促的震動,赫然是馬匹奔跑傳來的震動,這是一匹黑如墨的馬,毛在陽光下,顯得油光亮,顯露是一匹被保養的極好的好馬。

在這黑馬背上,有一青袍少年,望著這傳來陣陣殺伐之氣的軍隊,張羅瞳孔一動,這幾日太原的情況,他也十分了解。

其中多數的郡縣,都生了暴亂,原因為何,便是瘟疫,朝廷對其雖然處於封鎖,但宋朝百姓又不是傻子。

面對日益嚴重的病情,看著身邊之人,一個個身死,怎麼可能無動於衷。

前去詢問,卻現官兵對自己唯恐不及,聽著那日益重複的話,毫不見有康復的跡象,還不知道生什麼,這才是傻子。

隨後一個個要離開隔離區,官員自然不可能允許,則產生了矛盾,知道自己再待下去,一樣會死,則選擇了暴動,前往逃脫隔離區。

官員見此,定然不會讓這些瘟疫攜帶者到處逃竄,以軍隊前來鎮壓,上千名軍人,手持弓弩站在隔離區,令人望而生畏。

但要除卻這些病人,這些病人留下還是死,暴動還是死,立馬選擇了暴動,起碼逃跑說不定不會死。

宋朝雖然重文輕武,不擅武風,但那只是朝廷,並不代表百姓。

在北宋滅亡,就是這些平民百姓,手持宋刀,披掛上陣,前去收回失地。

水滸傳之中,便能看出,中下層是不是真的不擅武,所謂大慫則只代表朝廷,絕對不能代表百姓。

軍隊與百姓衝突,而軍人對無辜百姓施行殺戮,本不佔大義,士氣自然受其影響,至於百姓,不反則死,反了一樣死,乾脆就反了。

刀兵本為殺器,這也是為什麼,出征皆要大義加身,若無大義加身,動殺器者,心中必然無底,至士氣低落。

加之太原等地,本為昔日趙國之地,與胡奴相鄰,民風悍勇,結果顯然而見,一場無止盡的廝殺,就此揭幕。

看著眼前的晉陽城,雖然一樣瀰漫肅殺之氣,但又浮著安定的氣息,張羅也略微鬆了一口氣,他在此之前的所作所為,還是有用的,未曾導致軍民失控。

快步來到城門前,這晉陽城如今與初次截然不同,門前守衛森嚴,民眾只許進,不許出,此刻與破敗的城門相映成景。

駐守城門的守衛,望著眼前身著青袍少年,雖然看出是靈荊山的服飾,依然手持殺器,冷聲說道“籍貫、憑證,為何來此?”

“在下靈荊山弟子,張羅,來此則受師門之命。”隨後將靈荊山的玉佩遞上。

在此之前,張羅也瞭解,因為這瘟疫原因,致使晉陽城出文書,招募能人異士,前來此阻止瘟疫,賞賜也極為豐厚。

朝廷雖網羅大片奇才,但民間高手也層出不窮,畢竟比例在此,所以才會有這公文。

拿著靈荊山的憑證,詳細檢視,守衛面色稍緩,出聲道“有勞張郎君了。”

臨危受命,這名守衛也非凡人,其修為也在一流頂尖,心思通明之人,不然若是有何衝撞能人異士,才是要命。

“嗯”張羅點了點頭,牽著黑馬從這城門中前行,守衛也未曾說搜身檢查的話,不單單是因為靈荊山的威名,還因為城中聚集了多名先天。

無論誰想在此惹禍事,其後果,不言而喻,死的悽慘。

身後跟著黑馬,張羅從城門中穿梭,來到晉陽城內,此刻為白天,但巡邏的軍隊絲毫不少。

這些軍人個個攜帶肅殺之氣,可見絕非普通軍隊,個個怕是能以一抵十,為宋之精銳。

而今景陽城內,也從地龍翻身中走出,倒塌的房屋建築,也一一消失,若非這突如其來的瘟疫,早就恢復了往常熱鬧的生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