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一百四十四章 口是心非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這諾大京城鬧市中,張羅與趙蒙漫無目的四處遊蕩,觀時至午時,空中飄雪愈加強烈,趙蒙對張羅說道“張師弟,我等前去用餐如何。”

一路觀察的張羅,聞言趙蒙所說,點了點頭回道“恰好腹中飢餓,趙師兄你為東道主,你來帶路。”

對此,趙蒙豪邁一笑,若說這京城有何處好玩的,他趙蒙倒是真不知曉,但何家東西好吃,他卻能知曉度一清二楚。

午時到,又逢雪越來越大,原本車水馬龍的街道,行人也逐漸在減少,在這大寒天下也唯有江湖中人,還在不斷的遊蕩。

其中那窮酸書生,依然還在原地販賣字畫、對聯,雙手不斷研磨,紛紛落落的雪花,則被攤子上的帷幕所遮擋。

至於販賣炊餅、豆腐的中年男子、老漢也泯然眾人之中,想必貨物賣完,人也隨著人流消失在這鬧市之中。

跟隨在趙蒙身後的張羅,經過左轉、右拐、直行等路程,來到一家酒樓前,這酒樓門匾上寫著四季閣。

緩緩步入這酒樓中,這酒樓的佈置,張羅覺得倒是極為適宜,其中食客濟濟一堂,並無空缺席位,可知曉這地方,確實有幾分手段。

“客官,不知要來點何?”一名小廝望著步入酒樓中的張羅、趙蒙二人,急忙上前問道。

看著這小廝,趙蒙出聲問道“雅居可有空閒?”

“有的,有的,客官這邊請。”小廝回道後,便引二人前去三樓雅居之中。

走在樓梯上的張羅,對這雕樑畫棟的扶手並無興趣,僅僅跟隨在趙蒙身後,一言不,步入二樓時,卻見到一番有趣的場景。

在這二樓中,距離樓梯不遠處有一桌食客,頭上無寸縷絲,光禿禿的如同一顆滷蛋一般,並無結疤的痕跡,這讓張羅極為好奇。

張羅並不知曉,和尚在香在頭頂燒結疤的儀式,則是出自元朝忽必烈時期。

在後世的梵經網之中,還明言規定了,若燒身、燒臂、燒指;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

這與後世不同的一點,也只是讓張羅略微好奇,但也並未如何,依然跟隨著小廝引路,走到第三樓之中的雅居。

來到這雅居之中,和後世的包廂並無兩樣,若說真有不同之處,便是那桌子,那桌面並非拼合而成,而是一塊極大的木板所制,桌面渾然天成。

而這桌面的漆也極為簡單,色彩純淨,內斂天成,不事雕琢,及其樸質,給人一股清淡雅緻的感覺。

在這桌子上擺放著碗筷,這碗也和桌面一樣,樸實無華,簡介優美,碗以黑漆為主,並無花花綠綠之意,極為的古樸。

望著這雅居,張羅心中極其滿意,並無所謂的富麗堂皇,和暴戶一般的奢華無度,而是極為清新典雅,讓人由內而外的舒適。

二人坐在八仙桌上,趙蒙朝小廝說道“來個全羊宴,再來五斗米飯。”

聞言,小廝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並未曾詫異這二人的飯量,只道“客官,請稍等片刻。”說罷,便離開。

在這小廝離開不過一分鐘,便有一名面貌清秀的女子,手裡託著茶壺,緩步前行來到桌前,未曾開口說一字,徑直在二人眼前,自顧自做自己的事情。

從茶盤上拿出一木盒,這木盒一開啟,小小的雅居便被茶香所侵,裡面赫然就是茶葉。

秀手從裡面取出茶葉,一番動作心雲流水,一氣呵成,不到一分鐘茶壺裡便傳出茶葉的芬芳,茶香四溢。

“此為天聖茶,據悉唐末高僧曾以此茶,救治四方,遂得天聖之名,請客官慢用。”這清秀女子,一板一眼的說出此茶來歷後,便轉身離開此處。

望著這名女子,張羅啞然失笑,心道“這家酒樓的老闆,對男人也是深諳此道。”

那女子長相只是清秀,並算不上貌美如花,更非傾國傾城,但卻自有別樣的魅力,她的魅力就在於一板一眼,這種對男人不假辭色,反而更能撩撥男人的心。

這種冰山女子,極其容易挑起男人的佔有慾,說到底男人和野獸沒什麼不同,尤其是這個時代的男子,視征服女子為榮。

然而趙蒙卻猶如木頭一般,毫無反應,只是端起茶水,至於張羅也只是心底感嘆這家酒樓的老闆,並未被這女子所吸引

張羅端起這名女子所泡的茶,微微一聞,張羅便知曉這所謂的天聖茶,究竟是什麼茶葉了,為何能一聞便知曉,因為在後世這茶葉太有名了,它就是鐵觀音。

據說曾經有名叫烏龍的將軍,上山打獵遇見了此茶,這茶也被稱之為烏龍茶,而後在滿清乾隆時,因茶葉形似觀音臉,重於鐵,又被稱為鐵觀音。

聞著這芬芳撲鼻的氣味,緩緩將茶水送入口中,張羅只覺唇齒之間香氣四溢,微微苦澀的茶水,卻又極其清爽。

“好茶”品嚐此茶,張羅和趙蒙,也不由異口同聲的說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