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台上面色认真的女孩身上。
她此时的表情是与往常亲切截然不同的,嘴角并没有扬起丝毫的弧度,从坐下之后,她的视线好像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面前的那架钢琴上。
就如同,这架钢琴便是她的武器一般。
众人在心中这样想着。
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中,她指尖轻移,而后以一种不急不缓的节奏游刃有余地开始敲击着黑白琴键。
这一名为《狂想曲》的钢琴曲终于在这个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之中开始奏响。
初听便能现,这曲子与苏歆曾经弹奏过的两曲子是全然不同的风格。
从一开始便是紧扣人心的旋律,仿佛是在预示着这曲子之后的风格。
她的指尖在落下抬起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如果说那会儿的演出还是少女情怀,那么此时,便是已然成熟的、带着能在几息之间便震撼人心的惊心动魄。
这曲子的原作者是带着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故乡克罗地亚的热爱而创作的,他在创作时,心中浮现的或许是故乡战争爆时的无望与疯狂。
苏歆不是原作者,她自然感受不到对待作者故土的热爱,然而在共情buff的加持之下,她依旧能在情绪的转化之间,将完整的情感表达注入到她的演奏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于战争的厌恶是刻在每一个人的骨血之中的。
苏歆也不例外。
如果问她在弹奏时脑海中出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那是在黑暗笼罩之下的肃杀,是在绝望的人民之中的鲜血,当然,最无法忽视的却是在战争之中依然会生生不息地传递出去的希冀。
她在弹奏之时并没有进行人为加工的提或是减,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演奏下去。
观众们此时已经无暇再去顾及先前的惊讶,而是全然被这曲子所吸引着,陷入了自己的狂想之中。
他们聚精会神地欣赏着这一场演出。
眼睛紧紧注视着台上的演奏者,几乎达到不想眨眼的程度。
他们看见,演奏者在弹奏的过程中就连面上的神色都能与这曲子完全融合,他们能从中看出她的表情之中的决绝、悲怆与那一抹无法忽略的坚定。
直到这一刻,她眼尾那一抹红色,才有了最正确的解读。
她好像是在为了自己热爱着的家园而悲痛着,悲痛过后,却是无论怎样的困难都无法击倒的热爱拼搏。
苏歆的弹奏流畅地好像这一场演出没有任何难度。
然而,无论是从她这样不会过分夸张又不会带着浮躁的弹奏,再到她对于整个人作为一名专业的钢琴手而传达情绪,只要是亲眼看着她这一场演出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一次没有难度的演奏。
恰恰相反,能做到这样的水平,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
很明显,苏歆如今的水平相较于那几个月前的第一次音乐会亮相要成熟地多,也要惊艳地多。
曲子的前半部分是在悲切之中的斗争,后半部分,则是在斗争之上更加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身的特点。
抑扬顿挫的琴声之中,他们好似是在跟随着一同反抗。
而直到最后一刻,即使对手强大,他们也未被击倒。
曲子在最后的冲刺之中结束,结束地戛然而止,又理所应当。
斗争从未停止,抗争不会被放弃。
正如这样的收尾。
一曲不到四分钟的开场演出带给了所有人波澜壮阔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