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9章 沒完沒了(三) (第2/2頁)

加入書籤

馮喆就看著李雪琴,李雪琴赧然一笑,翻了一個白眼,問“看什麼看!”

“雪琴姐請假。不是有什麼事吧?”

“有什麼事?能有什麼事?我就是嫌天熱,不想上班。”

李雪琴從車上下來,坐到了副駕駛上,馮喆關了屋門,開著車將李雪琴送回了店子村。然後又將車子開了回來。

這天下午要下班的時候,劉奮鬥將馮喆叫到了他的辦公室,馮喆以為又是說哪個領導打招呼,哪個關係需要照顧之類的話,劉奮鬥卻問“小馮到水利站好幾個月,工作做得不錯,大家有目共睹,不過,擔子太重了,怕你忙不過來。鎮上研究決定,給你新增幾個幫手,給水利站加幾個人。”

原來這樣。

以前水利站沒利可圖,誰都不想去,這會有了經濟效益,就往裡面送人。

不過這種情況到哪都一樣,再說決定權不在自己手裡,劉奮鬥已經說了“鎮上研究決定”了,自己來也就是接受決定的。

“謝謝領導關心,我也是覺得能力有限。沒有三頭六臂,是要有人來協助了。”

劉奮鬥很滿意馮喆的說辭,說“鎮上這次初步準備給水利站分配六個人,這些人有三支一扶的。有合同制的,也有聘用的,比較複雜,都出於方方面面的考慮,你心裡有數就行。”

“總而言之,你。還是水利站的一把手嘛。”

馮喆心裡默然,劉奮鬥說的是初步,那言下之意就是還有後續動作,難道自己這個光桿司令,隊伍就要不斷壯大膨脹起來了?

不管怎麼說,反正這些人又不是從自己兜裡掏錢工資,有人來了裝點門戶,不算是壞事,只是早先怎麼沒人擠著往水利站進呢?

關於劉奮鬥說的三支一扶和合同制、聘用人員,這個情況是有些複雜。

在半間房鎮政府,人員分為兩個大類,就是在編和不在編,還有編的問題。

在編的工作人員有兩種,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公務是真正的官員,就像劉奮鬥和馮喆這樣的,這裡面按照行政級別,又分為領導幹部和一般幹部。

半間房鎮政府是科級單位,最大的領導就是正科級,就是劉依然、楊樹明、向春峰和郭克明這幾個,另外還有十幾個副科級幹部,什麼副書記、副鎮長、黨委委員,而一般幹部就是普通的科員,其中有早些年不在編人員透過聘用制轉入的,有透過公務員考試考入的,有省委組織部下派的選調生,還有機關工勤人員,這個工勤人員主要指的是司機。

事業編制的,組成就比較廣,有農業、林業、水利、農機、計生服務等,但是不能統一而論,有的單位還有兩種編制,比如計生辦是行政編制,計生服務站就是事業編制,其實是一個部門而已

而馮喆是公務員,卻在事業單位的水利站做站長,就是例外和特殊情況,而且水利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卻是有行政處罰權的,因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各個單位在各地區的差異各不相同。

事業編制可以獲得職稱,中級職稱的工資水平相當於科級幹部,另外還有一部分人,他們透過縣事業編制考試,被下派到鄉鎮鍛鍊,時間一般是一年。

再說不在編人員,這個情況在半間房鎮就更為複雜了,這裡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就是人為造成的,不在編人員大部分人待遇不高,大概就是在編人員工資的百分之六七十,繳納企業保險,有醫療保險,有的還有住房公積金,但是基數很低,這些人大多沒有升職的希望,幹多幹少一個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為工資低且缺乏增長的機制,工作熱情自然不高,這些人運氣好的會被分到一個肥差,可以另外撈點油水,有的利用在機關的人脈承攬工程或兼營商業,甚至還有的人一天上半天班或者是根本不上班,這些人中又可以分為劉奮鬥說的那些三支一扶、執行副科級待遇人員、執行編制待遇人員、大中專畢業生、合同制工人、鄉聘人員、部門聘用人員、縣下派公益事業崗位、勞務派遣人員等等。

三支一扶,就是大學生在畢業後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這種情況幾乎是每年都有,一干兩年,這些人的工資由縣委組織bu放,享受同等在編人員待遇,靠公務員、事業編加分。執行副科級待遇人員,這部分人大多數是社群管理部門的領導,他們原來是合同制工人,後來幹了社群的一把手,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沒有晉升科級幹部的可能,為了安撫他們,就把他們安排成科級副鎮長或是兼任個閒職,工資和副科級幹部差不多。

接下來還有享受在編待遇人員,這部分人也是原來的合同制工人,這些人因為種種的因素,鎮政府就讓他們享受在編人員的工資待遇。還有大中專畢業生,因為國家逐步取消學生分配,地方政府就對分配到鄉鎮政府的學生不安排編制,就是不在編大中專畢業生,這種人在全國情況比較普遍,有的人也轉為在編幹部的,有的考取了公務員、當然也有辭職不幹的。

至於合同制工人,這部分人是原來企業管理部門轉入的,有的是從鄉鎮聘用人員中轉入的,有合同,有企業保險,待遇比鎮聘人員好一些,還有鎮聘人員,這部分人就是之前政府聘任的臨時工,待遇比合同制低,大部分人已經幹了二三十年,有些人家裡還有地,和農村代課教師的情況差不多。

此外還有部門聘用人員。說是部門聘用,其實就是鎮裡聘用,工資還是鎮上,就是比原來的鎮聘人員低一些,這些人主要是近幾年成了的行政執法人員,還有退職的村幹部,他們基本不參加考核,不用簽到,管理非常鬆散。

此外,還有縣下派公益事業崗位,這些人是縣直部門聘用的臨時工,被對口派到鄉鎮參加特定工作,由鄉鎮管理,工資由縣裡放,他們有五險一金,但是待遇並不高,還有從外單位借調的人員,比如從教育、衛生部門借調來的,卻在鎮政府上班,工資從原單位領取,也有調到縣直部門或垂直業務部門去的,還有一些單位還自己僱傭臨時人員,比如食堂工人和環衛工之類等等。

劉奮鬥和馮喆談了話,第二天那六個人就到水利站上班了,這幾個人四男兩女,除了一個女子青春芳華外,其餘五個不醜不俊,不老不少,不黑不白,就是六不人士。

馮喆猛然就想起了六不女幹部牛闌珊,之前自己在司法局曾經是六不人士的下屬,這會到了半間房鎮,風風雨雨的,跌跌撞撞,搖身一變,自己成了六不人士的上司。

風水輪流轉,人世變幻,不能預知禍福。

喜歡過關請大家收藏過關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