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3章 四月芳菲盡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一個小時的時間到了,三十六人出來了,海道名列前茅。

而他的詩抄出一份大張,掛在了亭角,供眾人欣賞。

場內,只剩下三十六人。

老進士說“現在是三十六進十二。規矩依然相同。”

說完後,老進士在一個大黑板上寫下了個字──愁。

“誰的愁說的感動我,誰就有機會進十二名。”老進士說。

三十六個人都暗暗下決心,爭進十二名。

海道沒有去想,他就是幹。

這一次,海道抄的是詞。《雨霖鈴·寒蟬悽切》,宋代柳永的詞。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這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海道又是最先交卷,比解小便還快。

當海道走去交卷時,那幾個人馬上向老進士那跑,更有一人搶海道手中的捲紙。

老進士罵了聲“你們將我擺到哪裡去了?擺牆上嗎?”

眾人都笑了起來,海道將捲紙交給了老進士。

這回,老進士低頭看,在他的頭後,幾顆腦袋伸著偷看。

突然,一個人高喊“好詞!我最喜歡詞。”

老進士嚇上一跳,他的腦袋差一點碰到了後面的腦袋。

在幾個人的請求下,老進士終於答應與那幾人共同析詞。

最後,他們的意見終於相同,解析出來。

“全詞分上下兩闋。上闋主要寫餞行時難捨難分的惜別場面,抒離情別緒。”老進士說。

“對!起“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境,點出別時的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透過這些景物描寫,融情入景,點染氣氛,準確地將戀人分別時淒涼的心情反映了出來,為全詞定下淒涼傷感的調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寫景而字字含情。”一個人說。

另一個人搶著說“‘都門帳飲’是寫離別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

喜歡帶著地球去搶錢請大家收藏帶著地球去搶錢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