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十五章 來富有老婆 (第2/2頁)

加入書籤

面窩形狀與口味很別緻,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

而王菊做的面窩帶著海寨的特色,那就是面窩中摻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蔥花、芝麻、薑末作料。

海寨人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窩自然與眾不同,一投入油鍋就香味四溢,吃起來更是焦脆適度、香酥並重,因而,被人們譽為海寨面窩。

豆漿則是人工手磨的,用一個小石磨,磨出來黃豆豆漿,去掉豆渣,將過濾好的豆漿原汁放入鍋中,加二至三杯水,開小火煮2o~3o分鐘,煮的過程中是邊輕微攪拌邊將泡泡撈起。最後加入適當的砂糖。

謝菲最喜歡的是海寨的面窩。曾經聽海道講過好吃的海寨面窩,果然不負盛名。

吃了四個面窩,再也吃不下去了。

王菊看到謝菲喜歡吃她做的面窩,心裡特別高興。媳婦每天忙的腳不落地,王菊很心疼。總想幫一把,但是那些事她不會,所以只能讓謝菲吃好些。

吃過了早餐,大家準備出門,今天定好了,要去外婆家。

謝菲來了這久,一直忙,還沒有去看外婆,再不去就說不過去了。

依然是謝菲的懸浮車,但變幻成了馬自達商務車,裝上了五個人。

海道開著車,向著外婆所在的牛頭坳駛去。

汽車來到了一座懸崖的下面,海道停下了車。

謝菲看著那懸崖“道,是從這裡上去嗎?”

這就是海道母親生長的地方──牛頭村。

牛頭村地處大別山系南段虎山下的蘄水河大峽谷區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懸崖村”。

牛頭村現有居民共68戶。2oo年前,王家的先祖躲避戰亂,選擇了牛頭坳居住。而牛頭村與世隔絕,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沒有匪患,沒有戰亂。這裡土地肥沃,村民自給自足,生活比動盪不安的其他地方要安逸而且富庶得多。

解放後,特別是近二十年,牛頭村人感到了與世隔絕的苦楚。

相對於外界的繁榮,這裡依然是一譚冷水。

造成這個原因的是,出村的路是天道。

牛頭村海拔14oo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oo米。

村裡通向外界的一條通道,需要順著懸崖斷續攀爬17條藤梯,其中接近村莊的幾乎垂直的兩條相連的藤梯長度約1oo米,沒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險的。在這條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個,而摔傷的人更多。

就在這時候,來了三個學生。

他們是牛頭村的人,認識王菊。

“姑婆,你回家嗎?”一個小女孩問。

小女孩是王菊這一支的孫輩,叫王桃花。

王菊摸著王桃花的頭“學校放假了嗎。”

“是!”

牛頭村有13個6至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下的鄉小學上學,孩子們平時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週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長們都會輪流接送。由於安全和貧困問題,牛頭村還有很多適齡兒童沒有進過學校。

王菊讓王桃花先上山,去喊海道的舅舅來幫忙搬東西。

王桃花看了看那堆東西,點點頭,向著懸崖上爬去。

王桃花他們在爬,謝菲在下面用手機拍攝著,她要將牛頭村的情況告訴世人,讓人們知道,這裡的孩子是如何上學的。

就在這時候,爬在第一的一個男孩,頭暈,身子向下倒來。

喜歡帶著地球去搶錢請大家收藏帶著地球去搶錢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