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十七章 火了海寨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本來,肥豬肉中脂肪含量高達9o%,其中含有37%左右的飽和脂肪酸,46%左右的單不飽和脂肪酸。

但是,祖傳的海家紅燒肉中的脂肪含量只有6o%,其中含有28%左右的飽和脂肪酸,29%左右的單不飽和脂肪酸。

而膽固醇的含量,只有鮮豬肉的膽固醇的三分之一。

從而,海家紅燒肉,是“不增肥的肉”。

有著食品檢驗單,客人們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吃紅燒肉的。

海寨的“龍頭宴”一日兩次──中晚餐。

每人上桌吃飯,需交五十元錢。十歲以下的小孩,減半收取。

不提供酒水,但是有茶水供應,可購買飲料。

一天的兩餐不同樣,晚餐供應的菜是臘肉野兔,肉皮凍,酸湯肥牛與雞蛋湯。

等於一個遊客一天花費二百五十元左右,就可以在海寨吃住玩一天。

回去的客人口口相傳,海寨的客人是越來越多。

臘月二十五,客人增至一百五十個家庭。

臘月二十六,客人增至二百六十個家庭。

二百六十個家庭,是“長龍宴”的極限了。

所以,“長龍宴”實行了提前訂餐。不訂宴,吃不到“長龍宴”。

吃住的事解決了,剩下的就是景點了。

在海寨你看不到一幢幢高樓大廈、一條條水泥大道、一片片綠化帶,有的卻是是潺潺流動的山間清泉,怡然自得的魚池,相映成趣的民宅,茂盛的千年古樹,村口古樸的水車涼亭,村中片片的紅花綠草,波光粼粼的大明湖。

在這裡你看不到被過度商業化的生態氣息,有的只是鄉村休閒與恬靜。

海道認為城市居民的鄉村之旅除了去呼吸新鮮空氣,感受田野之景,更多是想體會參與到村民的生活、生產中去。

於是,海寨的遊客活動感受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作生產,感受村民“劈柴,餵豬,種菜”的生活氣息,感受“鄉土人味”。

於是,海寨的村落中,出現了一幅幅的畫面。

一個城裡的小孩,騎在一頭水牛的身上,手裡拿著一根簡陋的竹笛,放在嘴邊作吹狀。

而他的父母、爺爺奶奶則是牛前牛頭追著拍照。

一個小女孩,拿著一個小碗,手裡抓著穀粒,撒向一群雞。

那群母雞帶的小雞,歡喜地撲了過來,吃著地上的穀子。

兩條小花狗,圍著吃火腿腸的兩個小孩,使勁地搖著尾巴。

城裡的男人,拿著斧頭在劈柴,可惜的是,幾次劈下去,只劈了一點邊。不是東倒就是西歪。

惹的邊上的老婆,笑過不停。

城裡的女人,圍在農村的土灶,正在燒火,可惜沒燒著,一灶的煙,弄的她淚水都出來了。

一群城裡的老頭老太,來到了菜園,正在摘菜……

海寨的旅遊,就是一種“迴歸自然”的享受。

一些遊客,將這些鏡頭拍下來,放到了網上。

一時間,讓許多“快節奏生活”的城市人,感到了一種嚮往。

人們紛紛登6“海寨村網”,將初一至十五的住宿訂滿。

特別是,每一個人都要求,要吃上一天份的“龍頭宴”。

為此,海寨村委會決定農曆大年初一至初三,海寨辦“流水龍頭宴”。

流水龍頭宴就是隻要客人來,就要招待。吃宴席人數湊夠一桌就開吃。擺1oo張桌子,1o點開1oo桌,待大家吃完後,11點3o分再上菜開1oo桌,13點上菜再開1oo桌。下午是5點一批15o桌,6點3o分一批15o桌。桌子不動,吃飯的人卻都換了。

今年謝傑帶著全家回去了老家川省。

謝菲在農曆臘月二十五便隨家人乘飛機離開了。

農曆二十之前,謝菲就將海道家裡送的土特產全部透過駐村的快遞點,郵寄回成都。

送走了戀戀不捨的謝菲,海道又恢復了散懶的生活。

有謝菲在,每天早晨七點半就得起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