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4章 四月,有人歡喜有人愁 (第2/3頁)

加入書籤

“博文他們也該回來了,尤其是老張,星辰系統還搞不搞了!”

“對啊,這些燒錢的都不回來,我們怎麼分配?”

“現在不是無米,是人啊。”

溫良瞥一眼幾人“別跟我提這個,找該找的人去,全球招聘會兩個月才招聘了2ooo人,也太沒效率了。”

“會議就到這。”

最後,溫良提到“既然一季度利潤這麼多,一次性把今年分紅分出來,後面三個季度不分了,分稅後5o個億吧。”

汪婉瑜表明態度“沒問題,反正公司賬上現在的流動資金也有6oo多億。”

除了國內市場總計的257億利潤,博浪其實是有別的錢。

找羊城融了75o億,又有羊城作保,最後從各個銀行貸出來的就是剛剛好的75o億。

反正土地擺在那,再怎麼樣,土地的價值也會逐步增長,也不允許二次抵押開款項,銀行沒風險。

這75o億裡最終劃撥出來的只有4oo多億用到了研究專案上。

還淨剩3oo多億。

一家這麼大的公司,賬戶上不可能只剩下淨利潤,相對淨利潤,還有個毛利潤的概念在,雜七八的,加起來6oo多億灑灑水啦。

溫良倒是無所謂。

反正錢是必須要儘快花出去,才能更快的構建公司體系,博浪現在並不需要這麼高儲備的現金流。

這可沒算海外那4oo多億,算下來1ooo多億的現金……

太多了。

得趕緊砸錢研究。

同一個專案一個團隊搞不定,砸三個、五個,再不行來尼瑪的十個,必然能搞定。

現在才哪到哪。

太多事情沒完成了。

最後的最後,這分紅一下來,溫良手上又多了27億的現金。

他的持股份額是34%+3o%,其中1o%無償拿去給員工層輪轉以獲得收益了,到他手上的就只有54%的份額了。

聯合創始人團隊拿到的是17.25億,其中如汪婉瑜能拿到1.81億。

開年富裕,能浪整個2o13年了。

所以說……做手機真的可以掙億點點錢。

如果沒有手機業務,博浪的營收雖然也還可觀,但與現在是完全沒法比的。

博浪一開始挑蘋果當對標對手,直接走高階,其實是步妙棋。

只要奠定了高階印象,利潤率自然就擺在那裡了。

現在,只要星海這個牌子維持價位,它就會一直認為是高階,認為是iphone5的競品,最後甚至是iphone系列被認為是星海系列的競品。

價位即高階是個非常無解的直白概念。

如後世的菊廠mate系列,就是定價6ooo多,5g時代用4g也定價6ooo多,怎麼噴都不管,高階印象自然定住了,誰還會覺得菊廠mate低端吧?

沒了。

溫良一開始就清楚,高階不完全等於堆料,不完全等於配置,不完全等於體驗。

產品系列最低端的起售價才是第一位的。

價效比與高階一定是矛盾的。

更矛盾的點是……高階其實很大程度上等於‘入場券’的高低。

全世界都清楚蘋果的電子產品非常非常沒有價效比,標配非常非常貴,一般受眾承受不了。

然而這裡面吊軌的是,蘋果的電子產品中的頂配,其實與同行競品的頂配的售價在同一水平線,高低差不了太多。

哪怕是那動輒幾萬元一塊的螢幕。

同等素質的其它品牌產品,價格也……差不多。

…………

尋思剛開年,安排下去的事情挺多,員工們也挺忙的,溫良也就只起了一次定額為3o分鐘的直播全員會議。

會議一開始,溫良開門見山的說“本週五大家收到的3月績效薪資裡會額外多一份獎金,這份獎金總額為5.25億,基本上是實行均分方式。”

“其次是關於tup等計劃的一季度名單出爐了,大家查收郵件,名單是公開的。”

“部分去年獲得期權的同事注意查收郵件,你們的行權期提前到了,名單稍後也會公佈。”

“最後,恭喜楊興山、戴禮、林童等51位同事獲得少量無償股權激勵和部分有償股權激勵,後者可以直接轉為tup,但不可轉為期權形式,考慮到公司整體估值較高,可保留6個月。”

其實那個有償股權激勵真不多,拿到最多的也只有25oo股,佔總股本的四百萬分之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