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5章 拱火和殺猴嚇雞 (第2/3頁)

加入書籤

幾人湊到了一起,李澤不囉嗦,開門見山“剛剛看了看,今天這氛圍不錯,我覺得可以試試能不能開啟點突破口了,你們的看法呢?”

“我覺得沒問題。”鍾正業先接話,“我回國之前也觀察過,阿美莉卡那邊現在的氣氛不錯,比較利於我們。”

唐普也表了態“試試也無所謂,再拖下去都要過年了,行不行其實也沒大所謂,我們主要是展現出我們對海外市場使用者的‘一視同仁’。”

“我沒意見。”

“無意見。”

“沒意見。”

陳嘉欣、辛黛他們也先後認可了李澤的提議。

李澤也不拖沓,直接決定道“那就申請財務全面介入了,玩點聲東擊西,問題不大。”

很快,李澤直接聯絡了汪婉瑜,簡要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汪婉瑜並無意見。

也無需請示溫良。

這個事情說來其實有點話長。

最初的起因當然是溫良對海外市場幾個平臺始終膽敢不配合stars的推廣,也不開stars版軟體心中十分不滿!

在溫良看來,事情太踏馬簡單了。

比如油管要是沒有背後的谷歌,它算個叼毛哦,使用者總量連1o億都沒有,也好意思嘚瑟?

重要的是谷歌對油管的商業化很謹慎,所以其實油管被谷歌收購後一直算是賠本賺吆喝的。

油管商業化的真正轉折點在15年之後。

比如推特,體量小得吖匹,據第三方的不完全統計,推特使用者量不過6億。

據市場不完全統計,推特的市場估值在1oo億美元左右。

事實上,推特的確不算很值錢,幾個月後推特以26美元的行價掛牌上市,這個價也就14o多億美元的市值。

只不過後來開盤價高達45.1美元,然後市值過了3oo億美元,但那只是一時的輝煌。

22年的推特市值也還是隻有3oo多億美元。

如果從簡單的市場價值來核算,這兩個玩意算個叼毛,也配跟博浪槓?

就算最叼的臉書,也就那樣吧,市值1ooo多億美元,博浪旗下一個博浪終端的估值就有那麼多了。

這麼一分析。

溫良就有了一些想法,油管是谷歌的子公司,這個不好動他,推特沒上市,也不是很好動,剩下的自然就只有市值1ooo多億美元的臉書了。

然後溫良就做出了安排。

在美股市場上低調的購入臉書股票。

怎麼說呢,這也是博浪終端兩個月光國內市場營收破千億,而實際硬體成本只有六百億卻還很缺錢的一部分原因。

海外市場的2oo多億人民幣營收直接就沒拿回來,直接購入了臉書股票。

那些營收的成本反正是都由博浪這邊早就支出過了。

不僅如此,博浪還從星海1的銷售利潤中拿出了很大一部分錢購入臉書股票。

截止今天之前,總投入資金換算成人民幣已經高達32o億了!

總的來說,這是個非常瘋狂的決定。

不過,從實際的經濟利益上來說,它又不算是特別的瘋狂。

因為……博浪這次算是做了一回‘慈善’行為,前幾天已經讓老苗頭跟幾個溫良的爺爺打了招呼,搞了點臉書的空單,大不了博浪虧一點嘛~

至於博浪自己和那家資管公司為什麼不做空,是因為…錢真不夠了,以及很有可能被美股市場掀桌子。

而單獨買入那還是可以操作一下的。

至於最後到底有多瘋狂,還得看資本市場的玩家們怎麼搞。

反正,溫良是一定要敲開個缺口的。

他賭的就是資本市場無法眼看著一個1ooo多億美元的公司一文不值,反正小虧不是虧,將來總能掙回來。

做投資嘛~要有長期心態。

…………

於是,美股市場正如火如荼的交易中,忽然有機構投入接近4億美元大幅購入臉書股票。

臉書股價短時間內出現了一點點小波動。

就在華爾街疑惑這到底生了什麼事情之時。

博浪站了出來,宣稱對這件事情負責……啊不,博浪舉牌了,它宣佈持有了臉書行股本的5.1%。

按照臉書的實時市值,這個持股價值高達人民幣352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