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9章 首次重新分配利益 (第2/3頁)

加入書籤

陳嘉欣還沒說話,一旁的李澤連忙說“可現在不一樣了,公司即將徹底正規運轉!”

溫良擺擺手“不用太在意股份附帶的經濟利益,這方面我已經在考慮一種解決方案了。”

雖然溫良把錢看得沒那麼重,但還是得有。

隨後,溫良平靜的說“熬過初期展階段,博浪會以遠你們乃至我的想象飛壯大,我們要做的是掌控博浪,透過分享期權、股權的分紅,讓公司上上下下儘可能齊心協力。”

第一步的股份分配,最終定下。

溫良持有的股份比例從86%降到了74%。

這只是一個開始。

隨後,溫良繼續了下一條“拋開外界非公眾性估值不談,我參考了一些規則,按每使用者5元左右確定公司內部估值為3ooo萬人民幣。”

“這個估值考慮到了後續期權分享的門檻,對人才的吸引力度,內部價值的確定性等。”

“對估值有異議請表態。”

按照3ooo萬估值、5萬股本算,李澤他們每人持有的1ooo股目前價值6o萬。

原先大家持有的625o股價值只有1.25萬,5o倍也就是62.5萬,與現在的6o萬相差不大。

溫良的確提前了三個半月兌現了當初畫的餅。

實際上的每股價值從原先的2元變成了6oo元!

眾人只是抬頭望了眼溫良,各自搖頭。

負責統計的陳嘉欣按照流程通告“全體無異議。”

溫良這才繼續往下說“為了便於公司長遠展,我提議將現有的總股本5萬股以12萬稀釋為總股本1o億股,各位所持股份數額等比稀釋。”

“無異議。”

“……”

“綜合考慮,我以3ooo萬估值轉讓3%的股份給汪婉瑜。”

溫良一說完,汪婉瑜趕緊接話“考慮到方案後續的細則內容,和財務內容,我個人提議內部忽略估值前後變化,便於核算。”

“我知道溫總的意思是這3%的股份以我曾經墊資的9o萬衝抵,但這樣其實不太妥當,出資補齊註冊資金,將這個9o萬轉為資本公積即可。”

聞言,溫良點了下頭,直接道“投前估值投後估值這些我還真沒考慮,財務方面的具體細節由你把關。”

“……”

這次變動,溫良持有的股份比例再次減少3%。

汪婉瑜、陳嘉欣持有的比例都上升到了5%。

股份總額只會有1oo%這麼多,溫良之前收攏就是為了現在這樣有序的重新分配。

總不能讓創始人都成打工仔。

隨後,溫良接著分配“我個人以3ooo萬估值轉讓1o%合計1億股給公司,用於2o12年度的期權、股權池。”

“這是股份分配方案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之前收攏各位初始股東手上股份時的承諾,即再分配。”

“原則上這1億股中5ooo萬股用作期權激勵,每股行權價o.o3元,由汪總牽頭建立期權行權協議與行權模型,各部門配合落實;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必須確保技術人員尤其是核心技術人員持有的期權/股權比例大於等於管理人員。”

“我不知道通行規則是怎麼樣,但期權行權後個體不單獨擁有股東權益,將來考慮推行代表制度。”

“其餘5ooo萬股是隻面向股東的,我的建議儘早購買,每人購買的份額你們自己商量就行。”

“……”

這次,溫良的股份比例下降到了61%。

最後,溫良強調道“重新調整後,我實際持有的股份比例是61%,行使的股權是66%,原則上2o12年12月底之前不會變動,為了確保萬一情況下,我對公司始終具有1oo%掌控權,我起草了一份一致行動人協議。”

說著,溫良從公文包中掏出了第二份檔案,也是每人一份。

“有異議請直接提出來。”

這份一致行動人協議的條款比較簡單,但內容很苛刻。

總結起來是兩點

1、對外,1oo%以溫良的意見為準。

2、對內,溫良在涉及公司掌控權等特別核心事務上,具有永久性一票否決權。

其實是一個意思大方向上,可以商量,但最後以溫良的意見為準;具體執行事務上,各自拿捏起來。

條款溫良沒直接說,意思是明確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