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40章 贏麻了呀 (第2/2頁)

加入書籤

“而且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思考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那麼多的高素質人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真的是有必要的事情嗎?他會不會反過來成為一種禍害呢?”

“這一點其實用我們國家自身的經歷也可以證明。”

“在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是我們的教育體系最為達的時候,所有的學校不管是公立還是私立,都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為主要目的,那個時候咱們的國民普遍知識文化水平是要遠遠高於現在的。”

“可這種高於現在的知識文化水平帶來了怎樣的結果呢?”

“那就是整個被徹底稱為頹廢年代的7o年代!”

“那一代的年輕人其實都有著相當不錯的知識文化水平,而人一旦有了知識,那就認為自己應該獲得能夠匹配自己知識文化水平的工作職位。”

“你是一個大學生,那我就應該坐在實驗室裡面搞科研。又或者是待在華爾街搞金融,最次也應該待在辦公室裡面,當一個高貴的白領。而不是和那些渾身汗臭的紅脖子們擠在工廠的車間,農村的地頭上,當一個又累又髒的工人和農夫。”

“更別說是大街上的清潔工,修建花園的園丁,以及漫天灰塵的建築工地了!”

“那個時候,我們明明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國民素質,但是卻陷入了徹底的用工荒之中,許許多多辛苦的工作職位根本找不到人來完成,以至於最終我們不得不依靠開放移民,依靠從其他窮苦的國家引入人口,讓這些人來完成我們自己國民不願意去做的工作!”

“這被稱為高素質人口陷阱,也正是因為現了這個陷阱,我們才開始改革我們的教育體系。讓整個教育過程變得開心快樂且有素質,最後讓他們開開心心的讀完高中,不管成績如何就直接畢業。”

“而這些孩子們在開心之後,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勝任那些需要知識文化水平的崗位的,最終乖巧的去當建築工人,產業工人,還有農夫,這才讓我們的社會結構重新恢復了平衡。”

“這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陷阱,而未來也必然將應驗在hy身上。”

“根據我的觀察,hy的每一個國民都有非常強烈的教育情結,他們認為教育是改變人生的唯一手段,所以9o%以上的hy人都在經歷著最為嚴格的應試教育,這樣幾乎所有的hy人都有著很高的知識文化水平,每個hy高中生在數學上都可以碾壓我們的大學生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然後呢?hy又有多少崗位能夠容納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呢?”

“最多不過1個億,但有能力競爭這些崗位的人數高達7億人。”

“那剩下的6個億怎麼辦?”

“這6億人裡面,就算有2億人,心甘情願的去做那些糟糕一些的工作,但還會有4億人不甘心。於是這些人就要瘋狂的競爭,瘋狂的繼續提高自己的學歷,瘋狂的去參加各種考試,耗費十幾倍的心血和氣力,試圖戰勝對手!”

“但不管誰勝誰負,終究還是要有4億人找不到他們心儀的工作的。然後這些人就會成為整個社會的毒瘤,他們不願意去工作,瘋狂的啃食自己的父母,然後在網路上怨天尤人,抱怨這一切都是社會的錯,抱怨這一切都是國家的問題,因為國家沒有給他們充分的工作!”

“在另一邊,龐大的14億人口就需要龐大的食物和產品,以及更為龐大的社會基礎服務,但這些崗位卻招不到人,畢竟高貴的大學生是不能夠從事這些低賤的工作的,於是hy就會陷入一個糟糕的社會環境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割裂,人與人之間充滿憤怒,最終徹底失去人和”

“而相反,印度完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印度獨特的種姓制度,讓絕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會心甘情願的去從事那些低賤和辛苦的工作。”

“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幹這世界上最累的活,卻拿著全世界最低的薪水。而國家與資本就能夠透過壓榨他們的方式,來獲得整個國家向上展的動力,從而建設出一個完美的國家。”

“這就好像一艘划槳船,只有船底的上百名船工一刻不停的努力划槳,才能夠讓坐在甲板上的國王,帶著整個國家飛向前!”

“所以未來有機會越我們的只可能是偉大的印度,而不會是即將崩潰的hy!”

喜歡富從盲盒開始請大家收藏富從盲盒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