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319章 第十屆黃鶴獎 (第1/2頁)

加入書籤

高盛把技術資料交出去不久,楊雲鶴就投桃報李,又給予了高盛一些有關黑金的技術資料。

這是兩種以黑金為基礎製造的特殊合金的資料,具有非常神奇的特性,反正高盛的那些專家們在看到這兩種合金的資料之後,個個興奮的都難以自持,這也算是給了巴金森一點小小的安慰。

也就在這個時候,江南集團決定要新建高能粒子對撞機的訊息不脛而走,進而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其實這也算是半主動公佈的訊息,因為有一個外國記者,在日常瀏覽華夏的一些政府網站的時候,意外的現其原本公佈的十二五計劃綱要生了一點點的變化,原本36個重點大型科研專案,忽然變成了37個,而多出來的一個就是級導正負粒子對撞機專案,而這個專案的負責方赫然寫著江南集團。

然後這個訊息自然就爆了,畢竟上半年歐洲的那場事故,一直都是相當熱門的新聞話題,黃鶴還因此現身歐洲,後來甚至還生了戰鬥機逼停飛機這樣的大新聞。

本來以為隨著那具遺體回到華夏,一切就塵埃落定了,誰能夠想到還有這樣的劇情展,江南集團居然要新建高能粒子對撞機了。

一時之間,這個新聞又在西方被炒了起來,記者們開始瘋狂的收集相關的資料,採訪所有的知情人士,於是越來越多的訊息逐漸在媒體上被公佈,整個事件的面貌也逐漸變得清晰了起來。

這個時候媒體記者們才現,江南集團好像在玩真的,他們居然真的要建高能粒子對撞機了。

當然了,也有一些人表示不屑一顧。比如有記者就採訪到了諾貝爾獎得主楊教授,詢問他對江南集團新建的高能粒子對撞機的看法。

對此楊教授並沒有太多的回答,只是說了一句“等他們建起來再說。”

很多人在網路上為此吵得不可開交,爭論著江南集團究竟是否會耗費巨資來建設這個高能粒子對撞機。

這樣爭吵顯然是吵不出結果的,一個是有記者索性就打算直接詢問黃鶴,從他的口中問出事情的真相。

不過想要採訪到黃老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黃鶴的行蹤變得越來越隱秘,也很少會參加一些新聞活動,所以想要採訪到黃老闆,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不過事在人為,很快就有人找到了採訪黃鶴的機會。

那就是當年的黃鶴獎頒獎典禮。

自從黃老闆在1o年前創辦了黃鶴獎之後,這黃鶴獎就不曾中斷過,每年都會持續不斷的頒六大獎項,為所有為華夏的科技展做出過貢獻的傑出人士。

而1o年的時間過去,因為每年都舉辦的緣故,黃鶴獎引的關注度雖然沒有頭兩年那麼的火爆,但是在科學界的影響力卻不折不扣的節節攀升。

因為黃鶴獎和其他那些排排坐分果果,追求一團和氣的獎項不同。

黃鶴獎的提名雖然掌握在一個提名委員會手中,但最終決定獲獎人是誰的權利,依然死死的掌握在黃老闆自己的手裡面,而以黃老闆的性格,自然不會玩什麼貓膩,全都是給那些行業內貢獻最大的人士。

所以黃鶴獎的公信力,就開始節節攀攀了,而黃鶴獎的魅力,也從最初的完全依靠鉅額現金產生魅力,逐漸變成了黃鶴獎本身的榮譽魅力了。

最簡單的例子,在許多科研工作者的簡介裡面,黃鶴獎獲得者的頭銜,已經被放在了固定第一的位置了。這代表著整個社會,已經逐漸認可黃鶴獎是一個科學家最高的獎項榮譽之一了。

就好像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非常樂意給自己加上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頭銜一樣。

當然了,國外的科學家對此是毫不在意的,畢竟他們根本就沒有獲得黃鶴獎的資格。

而和諾貝爾獎一樣,在黃鶴獎的開獎前一個月,猜測今年黃鶴獎獲獎名單,就成了所有媒體最為津津樂道的事情。

為了讓整個黃鶴獎保持著最大限度的公平,所以除了黃老闆本人會選擇誰之外,其餘所有的環節基本上都是公開的。

先是黃鶴獎的提名,在一屆黃鶴獎頒獎典禮結束之後,就會立刻展開下一屆黃鶴獎的提名工作。

先開始的是大眾提名的環節,整個過程會持續9個月的時間,根據規則。任何十位華夏公民,帶著個人的身份證,集體前往黃鶴獎提名委員會登記,就可以提名任何一人成為黃鶴獎的候選人。

從這個規則就可以看出,那提名本身是相當容易的,每年在9個月的大眾提名結束之後,每個獎項幾乎都能夠擁有4位數以上的候選人,有時候甚至能夠達到5位數。

其中不乏各種稀奇古怪的人物,而所有的提名候選人名單都會直接在黃鶴獎的官方網站公佈。

不過讓提名委員會從4位數以上的候選人名單中來進行提名,顯然是讓這些委員們過於辛苦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