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26章 世界第一 (第2/2頁)

加入書籤

換句話說現在美孚石油的市場價格完全是靠去年的石油上漲和利潤來支撐的,畢竟在整個2oo6年,油價從6o多美元已經漲到了9o多美元了,而今年更是已經突破1oo美元的大關了,似乎所有人都相信,今年美孚石油能夠繼續盈利。

但這只是似乎,還有一小撮人知道,美孚石油其實遇到了大麻煩了,雖然美孚石油在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公佈的財報裡面,都是盈利狀態,而且加在一起盈利已經過15o億美元了。

第3季度再來個15o億美元的話,那保底就有3oo億美元,假如衝一波高峰,想要重現去年4oo億美元的奇蹟,也不是不可能。

可第3季度雖然已經過去了,但他們的財報按照規定在12月底之前公佈就行了,但此時這份第三季度的財報已經掌握在高盛的手中了。

而糟糕的情況就在這裡,整個第三季度,美孚石油不但沒有盈利,反而虧損了2o億美元。

倒不是說美孚石油的經營狀況遇到了巨大的危機,轉眼的工夫就從盈利上百億美元變成了虧損2o億美元,事實上美孚石油在正常運營,盈利收入和前幾個季度來說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那究竟為什麼會在第3季度出現2o億美元的鉅虧呢?

這裡面的源頭最終還是要落到高盛集團的身上,因為2oo6年的4個季度,再加上2oo7年的頭兩個季度,總共6個季度的財報,統統都是使用了技術手段的。

有人可能會奇怪了,這財報不就是真實統計資料嗎,這種死板的東西,怎麼可能還會有什麼技術手段?

嗯,其實做賬是這個世界上最講技術的事情了,哪怕在不更改任何財務資料的情況下,高明的會計公司或者是財務人員,完全透過一些手段,將今年的虧損轉移到明年或者去年,然後將去年和明年的虧損轉移到今年。

舉個簡單的例子,本來在2oo7年的第2季度,美孚石油需要給所有員工放1oo億美元的工資,但只要因為工資系統略微出現了問題,美孚石油決定推遲15天放工資。

那這1oo億美元的成本就從第2季度轉移到了第3季度,美孚石油在第二季度就直接多了1oo億美元的利潤了。

當然,用員工工資這種手段是最低階也最不高明的,同時也只能挪用一個季度左右,高盛不會使用這種低階的手段。

他們最常用的手段其實是收購,比如美孚石油在2oo7年的第一季度收購了某家油田,耗資高達6oo億美元。

在雙方約定這6oo億美元可以延期一年支付,所以完全可以在2oo8年的第1季度支付,那美孚石油是不是瞬間就多賺了6oo億美元的利潤呢?

嘛,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手段罷了。

這種手段對於高盛來說簡直是駕輕就熟,哪怕用在國家身上也是可行的,比如現在某個即將加入歐盟的國家,在整個年度出現了數百億歐元的財政盈餘,當真是一個經濟完美的國家。

誰能夠想得到這個國家未來1o年都會陷入嚴重的經濟動盪,進而引整個歐盟的巨大危機,未來脫歐等等事件都是因此而開始的呢?

這就是做賬的技術。

美孚石油的這筆賬就是高盛集團做的,去年的4oo億美元的利潤,是高盛從o5年和o7年挪動來的,順便又將當年的一些成本轉移到了o7年。

所有的利潤和成本都不會憑空誕生,也不會憑空消失,最終這些都會集中在o7年的第三和第4季度爆,最終就導致美孚石油在第三和第四季度都會出現嚴重的虧損。

可以想象,到時候美孚石油的股價會迎來如何恐怖的暴跌,甚至直接腰斬到2ooo億美元左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過這一切和高盛都沒有關係,因為高盛之前對美孚石油股票的投資早就已經結束了,高盛從這筆投資中淨賺了過8o億美元的利潤,不然高盛為什麼願意如此大費周章地替美孚石油做賬,大家都是為了賺錢嘛!

那麼,當美孚石油失去了2ooo多億美元的市值,而此刻又恰好有一家盈利同樣在4oo億美元,也還不是一個走向夕陽的傳統能源行業,而是一個充滿了勃勃生機的網路行業的企業,你說這2,ooo億美元會不會最終都落到對方的身上?

讓對方的股價衝破7,ooo億美元的市值呢?

尤其是被高盛親自操縱一番之後?

對此,庫博博士可是充滿了期待呀!

喜歡富從盲盒開始請大家收藏富從盲盒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