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9章 無法提供服務的手機 (第1/2頁)

加入書籤

【ps:看到大家都說上一章水,雖然我並不同意,但大家都這麼說,那應該就是了,所以這一章免費,算是彌補上一章的不滿吧】

合約機在米國很早就誕生了,最初產生的原因,是為了降低手機購買成本,增大使用者需求的選擇。

在手機最初誕生的一段時間,米國的電信運營商苦於使用者數量嚴重不足的窘況,而導致嚴重的赤字狀態。

因為電信運營商並不是搞好了基站就可以賺錢的,還需要足夠數量的手機使用者給他們交費才行。但當時手機的價格極為昂貴,隨便都是上萬美元一臺的價格,就連中產階級也消費不起,只有頂層的資產階級才能夠消費。

但頂層的資產階級又有多少呢?

況且電信運營商也不敢管這些頂層資產階級收取太高的通訊費用呀,畢竟很多資產階級本身就是通訊商的老闆來著。

思來想去,就只有壓低手機的價格,讓更多的中產階級有能力購買手機,從而拓展使用者的數量,這一點和手機企業是不謀而合的。

因為是運營商和手機就決定聯合在一起,推出合約模式,只要和通訊運營商簽訂每個月固定消費多少的套餐協議,再繳納一半左右的預存款,就可以以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到手機,而且還能夠節省每個月大量的通訊費用。

透過這種手段,手機在米國的普及度才算是徹底開始了。

不過這也養成了很多米國人買手機只買合約機,因為合約機比手機裸機要便宜,而且還能夠享受相對來說更便宜的運營商的套餐,這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已經徹底形成了消費習慣了。

於是這就造成了米國9o%的手機都是合約機的現狀,同時也讓所有有志進軍手機行業的企業,那都必須要和最少一家電信運營商達成合作,與這家電信運營商推出合約機,最後進入米國市場。

而天星5題就出現在這裡了,因為天星5是做為盲盒的獎品進入市場的,同時黃老闆對於天星5不主動推動,任由其自然展的態度,導致天星5在進入米國市場之後,根本沒有和任何一家運營商簽訂合作協議,也就不存在合約機的問題。

這本來也沒有問題,大不了當裸機賣就是了,使用者買了手機之後,可以自行和需要的運營商簽訂合同,購買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只不過沒有合約機的那種優惠罷了。

反正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事情,使用者願意買,誰也不能攔著。

但問題是,現在米國電信聯合會跳了出來,表示天星5你不能這麼幹,你必須要和一家電信運營商簽訂合作協議,來出售合約機。

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我們黃老闆著實是看不明白,我賣裸機,你們電信聯合會又不會吃虧,幹嘛非要我和一家電信運營商搞什麼合約機,這簡直比強買強賣還要強買強賣。

好在黃老闆透過自己在米國的力量,很快就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這主要是因為米國電信行業的一個潛規則。

之前說過,米國9o%的手機都是合約機,而合約機的銷售價格,會比正常情況下的裸機稍微便宜一些,這也是為什麼合約機橫行的主要原因。

在合約機最初出現的時候,合約機便宜的價格,是由電信運營商和手機生產商共同承擔的。比如一款原價1萬美元的手機,只需要預存6ooo美元就可以得到手機了。

但是電信運營商卻需要給手機生產商支付8ooo美元的費用。

換句話說,電信運營商需要貨真價實的吐出2ooo美元的費用交給手機開商,而另一方面,手機開商也要損失2ooo美元的利潤。

不過前者可以透過持續的手機使用費用,把這2ooo美元賺回來,然後收取更多的美元。手機商嘛,其實鬼知道它的成本有多少,哪怕價格便宜了2ooo美元,說不定人家還能夠再賺2ooo美元,但是手機的銷量提升上去了,總體來說賺的更多。

於是這就形成了一個互利互惠的雙贏模式,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機的製造成本越來越低,手機商的利潤越來越豐厚。

而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們覺得自己虧大了,因為手機開商只是少收了一筆錢,但是利潤還在。可自己卻需要貨真價實的額外掏錢給手機開商,而且隨著合約機越來越多,需要掏的錢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等到95年的時候,爆了一個著名的西弗詐騙事件,也就是有個叫做西弗的商人,他在得知了合約機的體系之後,於是腦瓜子一轉,自己就找了一家空殼手機公司出來,然後和米國各家電信運營商都簽訂了合約協議。

緊接著,他也不自己造手機,而是進口了一批較為便宜的舊款諾基亞手機,然後又偷偷的弄來了能夠給主機板換編號的技術和手段。

於是他將這些手機以合約機的手段賣出去,這樣每臺手機電信運營商就要額外支付2oo美元給他。

但問題是這些賣出去的手機,其實都是西弗自己找人買走的,這些手機很快就重新回到了西弗的手中,然後透過手段給主機板換一個編號,就直接又包裝成了一臺嶄新的手機,繼續透過合約的手段賣出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