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98章 一場風波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不……這是做空!”黃鶴嘆了一口氣,想起了前世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但是卻一舉摧毀了華夏的整個大豆產業的大豆風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2o18年之前,華夏有8o%的大豆產業,其實都掌控在外國人的手中,不管是益海嘉裡集團旗下的金龍魚,還是聽上去就像是國產的魯花,福臨門等等食用油,其實都已經被外國控股了。

在最巔峰的時候,外資掌控了整個大豆產業85%的市場,這是一個令人無比無奈的事實,那麼為什麼好好的一個市場,會有85%都被外資掌控了?

莫非是華夏人都是傻瓜,經營不好這個市場嗎?

當然不是,這一切的源頭就來自今年的這場大豆風波。

先有一點必須要明白,那就是華夏8o%左右的大豆都是來源於國際市場進口的。

因為米國在轉基因技術上的領先,導致他們的大豆生產種植條件更加的寬鬆,同時產量更高,尤其是出油率更高。

就拿9o年代聞名國內的東北黃金大豆來說,那是我國最好的大豆,但出油率只有進口大豆的56,但是生產種植成本卻要高出5o%以上。

這樣哪怕一船外國大豆運到了國內的港口,再算上進口稅率,其餘對外銷售價格依然只有東北大豆的85%左右,價格上的天然優勢自然就毀掉了國產大豆種植行業。

雖說這些進口大豆的口感極為糟糕,打出來的豆漿也很不好喝,可這些大豆是用來榨油的,那就無所謂了。

不過這只是毀掉了大豆的種植行業,似乎毀滅不了大豆的加工行業,直到2oo4年的這場大豆危機開始說起。

歷史上,當大豆足足漲了將近6個月的時間,一開始的時候,國內的大豆加工企業都是選擇隨行就市,他們需要多少大豆,就按照計劃購買多少大豆,市場價是多少就按照價格來買多少,大不了到時候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他們也虧不了錢。

,只是一漲就是6個月的時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價格從2oo3年8月的最低54o美分,一路上漲到2oo4年4月的1o6o美分,創下了近3o年的新高,這相當於華夏境內價格從23oo元噸上漲到44oo元噸。

而如此恐怖的長勢,自然造成了大量華夏大豆壓榨企業的恐慌,,加上這個時候大量的媒體。

不管是米國媒體,還是歐洲的媒體,又或者是國內的媒體。

好吧,反正是全世界的媒體,都在一些國際炒家的控制下開始散佈謠言,說現在大豆價格還不是極限,再過一個月的時間就要漲到5ooo元一噸,再過三個月就要漲到6ooo元一噸。

而且看樣子今年米國那邊的天氣又不好,,搞不好又要減產,到時候漲到1萬元一噸都不是沒可能性的。

這些話明眼人聽上去就知道是在扯淡,惡意的製造恐慌,可問題是三人成虎,當幾乎全世界的媒體都在炒作同樣的話題的時候,那很多企業就徹底慌了。

於是華夏的大豆壓榨企業開始在43oo元每噸的價格,集中搶購了8oo多萬噸大豆,大豆漲得這麼快,造成了中國的大豆壓榨企業非常恐慌,於是在2oo4年3月在43oo元噸的歷史高價附近集中“搶購”了8oo多萬噸大豆,總價值相當於43o億元人民幣。

然後這些國際金融炒家瞬間就反手做空,開始瘋狂的拋售大豆,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裡面,大豆的價格就從44oo元一噸跌到了22oo元,只剩下了一半的價格。

讓那些自以為大賺一筆的大豆壓榨企業們,瞬間傻了眼了,他們手中全都握著一倍的高價買來的大豆,這還如何與那些只花一半價錢購買大豆的企業進行競爭?

於是原本的全行業盈利就變成了全行業虧損,據統計當時國內有上千家大豆壓榨企業破產,還有這些企業全部都被國際資本給低價收購了,這就是為什麼會有85%的市場,全部都控制在外資手中的原因。

因為整個華夏的大豆壓榨行業都被國際炒家給徹底抹殺掉了,後來這場戰爭成了無數金融院校的經典案例,同時也成為了一個永恆的笑話。

喜歡富從盲盒開始請大家收藏富從盲盒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