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46章 只賺1美元 (第2/2頁)

加入書籤

不,他們怎麼可能僅僅只滿足這麼點呢。

於是很快當地部族就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原油雖然開採出來了,可是他們卻根本賣不出去。沒有石油銷售商會願意來到他們的地盤購買他們的石油,所以開採出來的石油只能夠一桶桶的堆在當地戈壁沙灘上面,而為了這些石油,光是購買鐵皮油桶的費用,就讓這些當地部族快要破產了。

於是代理石油的美國公司再一次站了出來,依然非常熱情的告訴當地部族他們可以負責將石油銷售給採購方。

只不過因為伊拉克交通不方便,運輸很麻煩,而且還有各種反政府武裝,非常的危險,採購商的採購慾望不高,只能夠降價銷售才行。

這些當地部族長老們看到越堆越高的石油桶,哪裡還能有什麼想法,只能答應了這些美國公司。

於是乎,在這些美國公司的代理銷售下,國際油價高達3o多美元一桶的原油,僅僅以不到5美元的價格,賣給了那些採購商,期間的利潤高達恐怖的五倍。

而這賣出去的5美元,還得分1.5美元給運營商,僅僅只有3.5美元歸部族。

可是到最後核算一下運營維護成本,3.5美元裡面又得扣掉2.5美元,最後只有1美元是伊拉克人民。

一桶國際售價35美元的原油,最後當地人僅僅只賺了1美元,剩下的34美元,顯然是都被美國公司給賺走了,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而且你還不能說美國人侵佔了伊拉克的石油,這些油田那都是伊拉克人的,美國人只是代為開採,代為銷售而已。

同時,因為美國公司是代理運營,以及代為銷售和收購,所以完全不用考慮什麼員工福利,生產安全,當地環境,和可持續開採的問題。

反正一個勁的壓榨地底的石油,壓榨地上的員工,壓出儘可能多的利潤就足夠了,反正一個混亂的國家,根本不會有人在意每天有多少的石油工人死亡。反正只要公司喊出了招工的口號,就有一大堆窮困潦倒的伊拉克人搶著過來工作。

對了,還有更加可笑的,那就是好不容易賺到了1美元,但是這1美元最後往往又送回了美國人手裡面,但不是用來購買糧食,而是用來購買各種軍火和武器,然後和伊拉克當地的其他部族進行戰鬥。

你不買還不行,因為你不買別人就會買,別人把你整個部族都給突突了,然後別人就成為當地部族,獲得石油的所有權,然後從美國人手中卑微的獲得1美元的利潤。

有人說了,當地人難道不會反抗這種狀況嗎?

反抗個屁呀,整個伊拉克都是美國人的駐軍,且不說當地部族打不打得過的問題,其他國家的採購商也根本不敢踏足伊拉克來收購石油呀,有能力來伊拉克收購石油的,只有那些得到了政府批准的美國公司而已。

當然了,這種剝削模式是無法長時間維護的,因為剝削的實在是太狠了,當地人根本無法生存下去,就連食物都成了巨大的問題。

所以很快,擁有了大量石油資源的庫爾德地區的庫爾德武裝崛起了,他們透過武裝談判的方式,一邊試圖從伊拉克獨立,一邊試圖獲得更多的石油利益。

另一邊還有Is這樣的組織也起來了,他們的野心就更加的恐怖。

而美國人也很快現,他們在伊拉克駐軍,雖然石油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可是政府虧慘了,每年的軍費全都貼裡面了,赤字不斷的增高。

於是扛不住,開始緩緩的撤軍,然後伊拉克就更加混亂了。

現在的伊拉克人只能從自己爺爺的口中,聽到曾經七八十年代屬於伊拉克的繁榮和富強時代了。

言歸正傳,正是因為知道美國人玩的究竟是什麼把戲,如何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所以黃鶴非常清楚,該如何在股市上面獲利。

隨著不久之後美國宣佈將石油交給當地老百姓,那國際油價和石油股肯定會繼續下挫,這個時候就是小斯威夫特的2oo多億美金入局的時候了。

石油股的盤子和蘋果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2oo億美金打進石油股,那絕對是一點風浪都看不到,小斯威夫特可以在短時間內全部換成股票。

接下來只要等著時間慢慢的揭開真相,美國公司徹底獲得了伊拉克的石油控制權,然後國際油價和石油股票就會走入長達十多年的強勢上漲期。

反正在第二期基金結束之前,上漲了三四倍是沒有問題的,小斯威夫特只要堅定不移的手持石油股就行了。

喜歡富從盲盒開始請大家收藏富從盲盒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