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9章 爆火 (第2/2頁)

加入書籤

越來越多的吃瓜群眾懷著強烈的好奇走進了電影院。

隨著觀影人員的增多,《楚門的世界》在電影時評網上的評分不降反升,一度達到了9.3分,甚而引了人們對“烏托邦”和現實世界之間的諸多探討。

票房也是一路走高,周票房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o.7億,打破了多項記錄。

這在華語電影的歷史上還屬例。

這個成績也引了很多電影人的思考。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楚門》的投資並不大,除了一眾主演的片酬,真正用於拍攝的資金也不過3ooo多萬。

與動輒數億元投資的所謂的“大片”相比,甚至有些寒磣,可是取得的成績卻是有目共睹的。

不少人開始反思,重新審視劇本的重要性。

電影是用鏡頭語言講故事。一部電影的好壞,先是由故事本身決定的,然後才是講故事的人。

要想拍出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劇本、導演、演職人員缺一不可。

換句話說,電影是一種協同藝術,需要多方配合。

同時,它也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在展的過程中,不斷吸取著文學、戲劇、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築、攝影等各種藝術的養分,不斷地補充和完善自己。

它不是一兩個人搔弄姿的T臺走秀;也不是男男女女談情試愛的歡場。

在黃滏這樣的人眼裡,電影是需要核心的,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文化上的。

這也是國內很多導演看不上“荷里活”的主要原因。

國外很多“大片”,場面足夠火爆,特效也足夠精美,劇情卻真的是一言難盡。

這一點上,半島那些自大狂無疑做的很好。

雖然他們習慣了撒狗血,不過在劇情和立意上確實要領先於華夏和霓虹國,而且具備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和完整的電影工業鏈條。

《楚門》的票房出現井噴,這是杜唯所始料未及的。

好在,他雖然也是電影的主創人員之一,但華夏影視行業對編劇歷來不是很重視。

不用跟著跑通告和路演,倒也偷得浮生半日閒。跟幾個同學小聚了一次。

隨後,在Burningprodunet的對方催促下,不得不踏上了開往江戶的飛機。

平心而論,這次的演唱會是杜唯以及痕跡樂隊的所有人員第一次踏上國際舞臺。

說不緊張是假的。

杜唯可不想在這些特殊的“國際友人”面前掉鏈子。

和大多數普通人不同,他曾經直面過戰爭的殘酷和暴虐,更能夠體會先輩們對這個國家的仇恨和怨憤。

他們對整個中華民族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絕不會被時光所淹沒。

這些倭奴,一天沒有道歉,便一天是敵人,永生永世不道歉,便永生永世都是敵人。

無論他們做了什麼,都不足以償還他們所造的孽。

喜歡僱傭兵的文娛傳記請大家收藏僱傭兵的文娛傳記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