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楚後 第215節 (第1/2頁)

加入書籤

蕭珣在滾滾浪中,穿著世子禮服,潔白如玉,抬手輕輕一揮,他說:“殺。”

伴著這一聲令,兵士們盾甲舉起,長槍向前,寒光閃閃。

而前方黑牆隨著一聲號角,亦是盾甲齊立,弓弩手半跪,萬箭齊發。

一瞬間刀光箭雨吞噬天地,血紅一片。

……

……

二月春風撲面似刀。

鼻息間嗅到的氣息也似乎刀。

鐵鏽。

血腥。

楚昭沒有裹上圍巾擋住寒風和血腥氣,她甚至勒住馬,看著路邊倒臥的屍首,這是兩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身邊散落著包袱,身下的血跡已經乾涸。

“也許是被搶劫了,不是兵馬所為。”丁大錘忍不住說。

包袱顯然是被翻過的,兩個老人身上也是翻找過,腳上的鞋子也不見了,襪子乾淨,不像是跑丟了鞋子,而是事後被人脫走。

“那也是因為兵馬。”楚昭說,如果不是因為兵馬戰亂,老人們怎麼會攜帶包袱離開家,在路途中遇難。

楚昭看向四周,前方隱隱可見村落,但不見炊煙不聞雞鳴狗吠,田地間也看不到勞作的村民。

斥候從前方奔來:“村子都沒有——活人了。”

那就是有死人,楚昭攥了攥韁繩,雖然邊郡戰場上各種慘烈的場面,但邊郡因為備戰,一聲令下堅壁清野,民眾都及時躲避安置,除非一座城池淪陷,否則不會有民眾大批傷亡。

現在內地王爺和朝廷突然開戰,民眾猝不及防,也無從防備——兩邊都是大夏官兵。

兩方兵馬相遇對戰就能毀掉一個村落。

一個城池裡突然官兵分裂陣營混戰,瞬時也能毀掉半個城池。

“速速前行。”楚昭下令,她不能去安葬這些村民,她要去阻止更多地殺戮。

她疾馳向前,丁大錘率兵緊跟,手中高舉皇后鳳旗,如今他們是一支很龐大的隊伍,前方有斥候先鋒來回賓士,後方騎兵步兵列陣。

行軍半日,前方有兵馬疾馳而來,為首的是一女孩兒。

“小曼來了。”阿樂高興地說,還催馬上前迎接。

但小曼扭著頭不理她,徑直來到楚昭面前,說:“已經圍住中山郡了,中山郡兵馬跟我們差不多。”

老白緊隨其後而來:“攻打郡城我們有一半的勝算。”

就算攻不下城池,也應該能讓中山王調動兵馬來援,這樣也算是為京城那邊解圍。

楚昭搖搖頭:“一半的勝算,不足以撼動中山王。”

那怎麼辦?老白要說再調動兵馬來,楚昭已經越過他們,高聲道:“我去陣前。”

皇后親自攻城,一人抵十人嗎?

小曼撇撇嘴,跟上去。

……

……

中山郡郡城內街上不斷有兵馬奔過,高喊著朝廷兵馬圍城,讓民眾緊閉門戶。

躲在家宅中的民眾惶惶不安又無可奈何,他們現在已經不關心到底是誰要打誰,誰有理誰無情,一旦打起來,遭殃的是他們啊。

原本遙遠的戰事,突然就發生在身邊了。

當然有聰明人嘆息:“就因為遙遠的戰事,所以才有今日,中山王,從來到這裡的那一天就等待著回京城去。”

終於等到機會了,先帝駕崩,西涼入侵,內憂外患,誰還能阻止他殺回京城。

中山王瘸了腿,但沒有瘸了心。

但也有人抱怨:“也是先帝的錯,怎能讓一個小孩子繼承皇位,就該中山王當皇帝,中山王是先帝的親兄弟,論資格論年紀都是最合適的。”

早如此,也不用現在這樣打起來了。

更有甚者說,西涼王也不會打過來,有中山王這樣的人做皇帝,國朝安穩,西涼王哪裡敢打。

但現在不管說什麼,戰事是不可避免了,攻城防守之下,他們也避免不了池魚之殃。

城中的氣氛,民眾的議論,中山王都不在意。

既然開戰了,就一切等戰事結束後安撫就好,等他當了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做什麼民眾也都會感恩戴德。

至於朝廷兵馬圍城,皇后親自來陣前,他也不在意,還跟身邊的官將說笑:“能與皇后一戰,阿珣在京城不知道多羨慕呢。”

官將都是親信,知道這些蕭珣先前與楚氏女的事,有人笑,也有人冷嘲:“楚氏女為了當這個皇后真是費盡心思,這一次末將給她一個教訓。”

中山王哈哈笑,待要說聲好,門外有人疾步進來稟告:“王爺,楚後說,要與你談談。”

談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