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楚後 第38節 (第1/2頁)

加入書籤

“我這真不能再等了啊,事關賑災糧。”一個官員愁眉說,扭頭看坐在殿內的太子。

他咬咬牙要邁步去求太子,被另一個官員拉住。

“要是惹惱了殿下,打你一頓,你在家躺十天半個月,更耽誤事。”那官員勸道,指了指一個力官,對官員使個眼色。

那官員明白了,有些無奈地從袖子裡拿出一袋錢,拉住一個力官,低聲說:“大人幫幫忙。”把錢袋塞給力官。

那留著一圈大鬍子的力官接過了錢袋,滿意的笑了笑,不過又無奈:“齊大人,太子殿下選奏章也說不準,今次選重的,下次就選輕的,下下次可能選不重不輕的,我也保不準——”

官員一臉愁苦:“這可真等不得了,幾千口人等著吃飯——”

力官也不是收錢不辦事,輕咳一聲,低聲說:“齊大人,要想快呢,不如請楊大人幫忙。”

朝中姓楊的官員很多,但力官口中提到的楊大人,不說具體姓名大家也知道是指太子的舅父。

楊國舅如今在太尉府掌管兵事。

官員神情有些無奈:“這是我戶曹的事——”

力官都是一群武夫,什麼都不懂。

那力官也是一副你怎麼聽不懂話的神情:“不管是戶曹的事還是兵曹的事,那都是朝中的事嘛。”

這豈不是說,朝中的事就都是楊大人的事?真是——官員有些無奈,也罷,對力官道謝,抱著奏章走出去。

就算被楊國舅颳去一層油,至少還能讓幾千人充飢,不至於餓死,這就了事了。

官員們散去,殿內恢復了安靜,太子隨便翻看了幾個奏章,就不耐煩地扔到一邊,問:“老三要辦得文會查了嗎?”

一個力官上前:“我們都查了,三皇子到處散發告示,不論身份地位,皆可來參加文會,只要能在望春園門口過了考核。”

太子問:“什麼考核?”

另一個力官笑:“無非就是詩啊詞啊字啊,下棋什麼的。”

詩詞筆墨殺不了人,太子點點頭:“盯著那些參加的人,免得他藉此招攬一些不該招攬的人。”

力官們應聲是:“我們的人日夜遍佈各處盯著呢。”又問:“一旦發現有可疑的,嚴查——”

太子一笑:“嚴查?不用查,有什麼好查的,打死了事!”

他說著站起來,活動了下肩膀,發出噼裡啪啦的響聲。

“讓他知道,耍心眼玩手段,都比不過孤的拳頭。”

第十五章 各自

太子殿內論重理政,三皇子的則在皇家藏書閣大肆翻找。

三皇子指揮著隨從搬出一摞摞書,幾乎將車駕上堆滿,都沒有他坐的地方,自己乾脆坐在車外,親自御車。

“三殿下。”藏書閣的官員們在一旁不敢阻止,只能小心說,“讓我們備車給您送去。”

三皇子抬手拒絕:“你們別動我的書,我還不知道你們,一定會少了漏了。”不待官員們再說話,他孱白的臉上滿是戾氣,“還有,下次誰敢再來跟本皇子要書,別怪本皇子不顧斯文!”

官員們有些無奈:“殿下,您都要把書庫搬空了。”

三皇子冷笑:“搬空了又怎樣?父皇將整個天下都給太子,我只要一個書庫又算什麼!”

這話真的是——官員們不知道怎麼回答,只能看著三皇子駕車揚長而去。

三皇子性情癲狂,處處對太子不敬,但身後有貴妃撐腰,皇帝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凡彈劾三皇子的官員,被趙氏報復,或者被貶官或者被下大獄,這幾年官員們都把眼嘴巴都閉上。

後族楊氏盤踞朝中要害部門,也不好惹。

他們雙方撕咬,池魚遭殃。

比如那個梁寺卿。

雖然只是肩頭一點茶漬,但朝中哪有什麼秘密,風一般傳遍了。

被皇帝潑了茶水,就是趙氏和楊氏相鬥的緣故。

“哎。”聽到這裡,一個官員插話,“我聽說,是因為楚岺的女兒——”

楚岺女兒和梁家小姐的事,官員們自然也都透過家眷知道了,不過——

“那是小事。”他們擺手。

楚岺也好,楚岺的女兒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人,兩個小姐爭鬥也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梁寺卿這件事背後,必然是涉及楊趙,以及太子和三皇子的大事。

楚岺是已經忽略不計的人。

至於他的女兒,更是京城的一粒塵埃。

揮開塵埃,官員們繼續低聲議論朝中的大人物以及他們的大事。

“三皇子這次開文會,是打算做什麼?”

“是不是召集讀書人造勢?”

“那可就真大熱鬧了。”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