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十八章 不需 (第1/2頁)

加入書籤

相比於長安城的喧囂,京城反而顯得平靜,薛青在這裡生活的時間短,因為狀元身份她人盡皆知,但接觸的人並不多,相比起來,這條街上的人們對知知堂更熟悉。

嘩啦聲響,門頭的匾額摘下來,匾額並不重,官兵一個人就舉起來,然後輕鬆的往一旁的車上一扔。

哐噹一聲,讓旁邊圍觀的人們顫了顫,有兩個孩童忍不住要邁步上前,被大人們及時的攬住,緊緊箍在身邊。

官兵進出,另有一群年輕人揹著包袱走出來,包袱有大有小,有個最誇張的堆的高高如同一座山....

“看什麼看,這些都是搜過的,沒問題的。”張雙桐道,“我的衣服飾品多。”

門口的官兵收回視線不理會他。

“張大人。”一旁的將官道,“還請多多諒解啊。”

張蓮塘並沒有收拾大包小包,他另有住處,這是張家的房產此次封用必然要過來。

“這是好事。”張蓮塘道,指著站在門外的年輕人們,“我們在這裡是為了讀書,如今朝廷破格允許大家去國子監讀書,這是天大的好事。”

“是啊,國子監可比我們這知知堂好多了。”楚明輝道,“我楚明輝能進國子監真是光宗耀祖。”

“只是不知道進了國子監還用不用天天搜檢?”一個年輕人輕聲細語道。

“當然用啊,薛青跟我們一起讀過書,也在國子監讀過書。”又一個年輕人認真道,“國子監可是有幾千人的,一天兩天可查不完。”

這些年輕人或者似笑非笑或者陰陽怪氣吹捧道謝,將官只當聽不到不理會。

張蓮塘待他們說完了,道“不要說笑,快去讀,能讀書總是好事。”

年輕人們便轉身邁步上馬車,看到街邊圍著的民眾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孩童們又停下來。

大人們知道輕重藏起了情緒,孩子們忍不住流露不捨悲憤驚懼。

“雖然知知堂關了。”楚明輝看著他們,板著臉道,“你們這些小傢伙們也要繼續讀書,我有空會回來查你們的。”

幾個小童便哇的哭了。

“我們去哪裡讀書。”他們哭道。

知知堂雖然沒有說讓別人一起讀書,但白日門窗不閉,又重金請京城名儒來講課,任何人都可以旁聽借閱書籍,尤其是夜間燈火不熄滅,多少窮人家來此借光讀書,

雖然知知堂在這裡不到一年的時間,四鄰街坊已經熟悉的離不開了一般。

就如張蓮塘方才說的能讀書總是好事,現在這好事沒了。

年輕人們坐車離開官兵散去,街邊的民眾們看著上了鎖沒了門匾的屋宅再忍不住喧譁。

“為什麼封了知知堂啊?”

“他們都在京城,咱們天天看著,沒有作亂啊。”

“因為他們是薛青的同學。”

“那也太過分了...”

“你們聽說了嗎?外邊鬧起來了。”

“啊我也聽說了,說薛青不是逆賊,是真帝姬,宋元取代了秦潭公竊國...”

“我的親孃啊....”

“快別亂說,小心把你也當同黨抓起來。”

雖然不讓亂說,但這種駭人聽聞的訊息還是席捲了京城。

通往宮殿的路上官員們面色沉沉,沒有任何交頭接耳,只聽得腳步聲踏踏。

“這些絕不是隨意蓋上的印章。”殿內宋元看著几案上擺著的兵書,“這分明就是傳遞的資訊。”

圍著的官員們已經看過了,紛紛點頭。

“這個知字,一定跟知知堂有關。”一個官員說道,“那郭子安也承認。”

“他說那是他自己刻的,因為那時候想要去知知堂讀書,但因為跟薛青的過節而沒有去。”另一個官員看著審訊的文書道,“長安府京城以及曾經與薛青同學的那些人所在都沒有再現這種印章。”

“郭大老爺已經在來京城的路上了。”一個官員道,“郭家以及其親族都搜檢視管起來了,也沒有現印章,他們都表示不知道此事。”

“沒有現並不表示就沒有。”宋元道。

宋嬰的聲音響起。

“既然他們不知道,也沒有現有印章,就不要驚擾他們了。”她道,放下手裡的奏章。

眾人看著宋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