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十九章 為學 (第1/3頁)

加入書籤

孩子。

孩子總是被憐惜被善待的。

宋嬰笑了,道“我已經十七歲了。”

七歲可是稱為孩子,十七歲可不行,她並不是一個要以孩子身份來謀求憐惜的人。

因為她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為你是孩子就善待你。

“不過我要學的還很多,還是個蹣跚學步的孩子。”

四大師道“不是這個意思。”

那是什麼意思?孩子還有另外的意思?不是指自己本身,那就是指是別人的孩子....因為她是皇帝的孩子,所以才有此時?

宋嬰看向四大師,道“天有所授,我會接受,不會因為出身自傲更不會因此而自怨。”

不會因為是大周天子血脈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權臣狼子野心的殘殺,父母雙亡苟且偷生而怨天尤人,她擔得起大周皇族的尊榮也擔得起磨難。

四大師看著她點頭,道“真是聰明的孩子。”

宋嬰展顏一笑。

四大師道“不過,也不是這意思。”

宋嬰微微一怔。

“不要在意我的話。”四大師接著道,一面邁步向前,“不是什麼話都非要有個意思的。”

宋嬰應聲是“寶璋魯鈍了,所以寶璋才要跟大師學習。”

四大師道“你想學什麼?”

宋嬰道“學天下大道,學治國之道,學大師您教我的一切。”

四大師笑道“要學的還真不少。”邁過門檻。

“我現在才開始學晚了很多。”宋嬰道,“父皇當年很早就跟著大師,學了那麼久....”

輕輕一聲響,禪杖頓地,宋嬰的話也一頓停下,耳邊傳來四大師的聲音。

“但他沒有治好國,也沒有保住自己性命。”

.....

.....

這個寺廟比上一次的要大一些,佛殿也壯嚴輝煌。

宋嬰抬頭,見日暮霞光中一排佛像慈悲垂目,耳邊四大師的聲音蒼老又沉厚迴盪。

“所以,你還要學嗎?”

宋嬰笑了,道“大師,當然要學。”

佛前的四大師轉頭看她。

宋嬰道“就像讀書不一定都會中舉,學醫不一定就能百病無憂,學了治國之道不一定都能治好國,這與治國之道沒有關係,這與我有沒有學好有關係,結果與學習本身無關,與人有關。”

四大師哈哈笑了,點點頭,沒有說話,忽的又笑了下,似乎想到了什麼好笑的事。

“大師?”宋嬰問道。

四大師看向她一笑,道“想到這個問題有人或許會有另一種回答。”

修閉口禪的四大師難得開口多說話,還說別人,這個人是誰?

宋嬰沒有詢問,而是道“我的回答是錯的嗎?”

四大師笑了,搖頭道“不分對錯。”看著宋嬰,神情和藹,“這世上很多事,無關對錯。”

宋嬰臉上再次綻開笑容,要說什麼,四大師已經轉過身向後殿走去。

“來。”他道。

宋嬰沒有再說話跟了過去,後殿的廊下襬了一張桌子,其上還是上次那般簡單的飯菜,她走過去,接過四大師的佛冠禪杖放好。

“吃飯吧。”四大師道,自己先拿起碗筷。

宋嬰應聲是,沒有客氣輕鬆自在的吃起來,這一次四大師沒有再吃嗆也沒有追憶流淚,但吃了一會兒還是停下碗筷。

“好吃嗎?”四大師問道。

宋嬰握著筷子想了想,道“比上一次的好吃。”

四大師哈的笑了道“上一次...”又端正了神情,“其實是不好吃是吧。”

宋嬰一笑嗯了聲點點頭。

四大師道“來這世上吃飯,就是苦。”看著桌上的碗碟,用筷子夾起一塊豆乾,“貧賤螻蟻這碗飯不好吃,富貴王侯這碗飯也不好吃,各有各的苦。”

宋嬰道“所謂人生皆苦?”

四大師道“正是。”將豆乾放入她的碗中。

宋嬰道“我明白了,知人間疾苦,才是心懷天下。”將豆乾夾起放入口中。

四大師道“倒也不用想那麼大,是一個人成為這個人,吃一碗維持生存的飯,都有苦有不易,明白其苦,就能解世間萬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