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十一章 詢問 (第1/3頁)

加入書籤

日光照耀在皇城。

宮門如常開啟,禁軍披甲帶械審視魚貫而入的朝官們。

今日不是大朝會,原本大家不用都來上朝,但寶璋帝姬歸朝這種大事,大朝會將持續一段時間,有太多後續的事要做。

張蓮塘站在最後抬頭看向前方,官員如常排列,但比起昨日隊伍中少了很多人。

前班位列三人,其實位列三人已經很久了,胡明陳盛先後告病,朝中顧命大臣只餘下王烈陽閭閻秦潭公。

如今依舊三人,但秦潭公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陳盛。

三人肅然前行,王烈陽雖然步伐穩健,但精神有些不好,或許是昨日沒有休息好,眼神渾濁。

昨夜必然很多人無眠。

行進的官員佇列沒有交頭接耳,唯有官靴踏在地面上出聲響。

張蓮塘低頭看了眼腳下,昨日的血跡已經清洗過,但冬日裡天寒,仔細看磚石縫隙裡還是有些深色的印跡....有人撞了撞他的肩頭。

“別看了。”那官員低聲說道。

張蓮塘對他笑了笑收回視線,一步跨過去跟上前方的人。

大朝會依舊在昨日的大殿上,待百官入殿侍立,伴著奏樂宋嬰走了出來,她穿上了太子禮服,這是昨晚內庭連夜趕製出來的,在一個老太監的禮讚聲中,百官俯參拜。

“千歲千歲千千歲。”

寶璋帝姬如今只是皇儲,雖然原本十年前就該登基,但一日儀式未成,就只能稱千歲,她坐在了龍椅的下。

陳盛出列,先講了秦潭公以及其餘黨抓捕的情況,這也是百官們此時最關心的事。

“如今要查的是秦潭公謀逆案,追溯十年的舊案,要抓的同黨也是當年涉案的人。”待聽完陳盛念出的名單,宋嬰說道。

也就是說要抓的是那時候的同黨同犯,而不是如今的秦潭公的黨眾,這話讓殿內的官員們鬆口氣,秦潭公積威十年之久,朝中官員多多少少都與他有關係,但當年的謀逆大家可不是都參與,冤枉啊。

雖然秦潭公定罪謀逆後,其黨眾必然要被核查戒備仕途艱難,但只要不下獄不定罪,還能堂堂正正的站在朝堂站在人前,一切都有可能。

殿內的氣氛明顯的變了。

在商議如何審秦潭公案時,有不少官員提出了建議,對於他們的建議宋嬰也沒有拒絕。

“秦潭公的案子不遮不掩審問。”宋嬰說道,“父皇母后被害要大白於天下。”

百官們俯應聲是。

除了秦潭公的案子,當下另一件要務就是寶璋帝姬的登基大典,這甚至比定罪秦潭公更要緊,寶璋帝姬登基,秦潭公也就是定罪了。

大殿上變得嘈雜熱鬧,討論登基的事比討論秦潭公要令人放鬆。

當然這些大事自有各個部門的高官大人們操心,他們這些低等官員只要聽命吩咐就可以,張蓮塘站在佇列後安靜肅立。

薛青哪裡去了?

是從此後就銷聲匿跡,就像從未出現過嗎?

對於朝堂來說,多一個官員少一個官員沒有什麼,更何況還是一個被指出是女兒身的新晉官員,現在沒有人提及她,提了怕是自找麻煩。

或許多年以後會當做一件趣事來談及。

寶璋帝姬的趣事。

不是薛青的趣事。

她就被忘了。

不行。

張蓮塘一步邁出,舉起笏板高聲道“殿下。”

年輕人清亮的聲音迴盪,蓋過了前方官員們的說話聲,殿內安靜,視線向後凝聚。

宋嬰也看過來。

張蓮塘施禮,道“殿下,臣有一事不解。”

如今很多人都有不解,但站出來詢問還是第一個,所以還是年輕好,殿內官員神情各異。

宋嬰看著張蓮塘,道“講。”

張蓮塘道“臣是青霞先生的弟子,如今明白青霞先生死因,只是不知薛青是否真是青霞先生的弟子?”

薛青。

殿內的官員神情有些驚訝,原來是問薛青啊,不過這個有必要嗎?

是對科舉的質問,當然也有不少人立刻反應過來,他們先前已經私下議論過。

那個薛青假扮男兒科舉中狀元,是科舉公道呢還是人為安排。

對於讀書人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事,但是年輕人,這重要的事是為了更重要的忠義大事啊,這可不能質問,殿內些許騷動。

連一直沉默如同睡著的王烈陽都抬了抬眼皮。

陳盛微微皺眉,宋元臉上浮現怒意,更有康岱石慶堂等官員要站出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